“造车之路很难走,但是我们坚持走了20年,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资料图片)
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回顾以往几度哽咽,如今,“这是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也是属于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
一家头部企业实现500万里程碑,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众多高光的缩影。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门槛,并助力汽车整体出口跃居世界第一,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与产业链优势持续爆发,“换道超车”正在由国内市场向海外扩散,“中国汽车”也在制造能力、技术输出的赋能下,醒目地登上世界舞台。
正如王传福所说,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大爆发
制造能力持续验证
“比亚迪的500万是与整个中国产业、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它象征着规模化、品牌化进入到新阶段,是非常不错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说道。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一年半。如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跨越,比亚迪历时9个月不到。而“中国速度”亦是如此。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迎来一个个重要时刻:2020年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500万辆;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2023年7月,迎来第2000万辆的下线。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了1年零5个月时间。
2000万辆背后,是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4%。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7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美国艾睿铂公司预测,纯电动汽车占中国新车销量的比例到2027年将达到39%。预计全球纯电动汽车比例到2027年将达到23%,中国的普及程度将超过全球水平。相关分析进一步指出,2025年以后,中国汽车厂商在出口大国日本的主要市场也很有可能获得相当大的份额。
大上升
品牌出海窗口期
对汽车这一极度看重规模化的产业来说,制造能力的持续爆发,将带来由量到质的转变。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经过了渗透率超20%之后的快速增长,市场化大轮也驱动新能源汽车向上突破。
乘联会数据显示,国内20万—30万元区间新车消费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8.5%提升至17.5%,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走强,在中高端汽车市场突破明显,今年1-6月,中国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累计零售41.8万辆,同比增长118.6%。
规模化的扩张,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出口国的地位,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重要优势。
今年以来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汽车277.8万辆,同比增加74.1%,价值3837.3亿元,增长118.5%。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领域,上半年实现产量大幅增长35%,出口量增至2.6倍,占整体汽车出口的25%,出口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更加突出。
这背后,中国汽车出口的版图在不断扩大,从墨西哥、印尼等汽车产业薄弱国家,逐渐覆盖到传统观念里的汽车强国。如上汽进入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欧洲最主要的11个汽车消费市场;领克的欧洲、亚太战略获得初步成功,在德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实现了整车出口常态化;比亚迪加速开拓欧洲、亚太、美洲等多个地区的市场,并已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总结:“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就是进入了新能源发展的机遇期”。
大反转
技术创新对外输出
为什么比亚迪能成为全球首家达成500万产量的新能源车企?为什么比亚迪能在二十年的坚持中获胜?靠什么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车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王传福说:“我觉得核心还是在研发在技术”。
2017年—2019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降,2019年全年净利润仅16亿元,但是在研发上那一年仍是咬紧牙关投入84亿元。“许多人在笑,我们这是在‘烧钱’,但我们深知要把车做好,要想发展新能源,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王传福说道。
技术的持续创新,推动中国汽车“换道超车”,改写“大而不强”的历史。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中国已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
也正是在新能源汽车爆发期、品牌出海窗口期,本土企业开始“反哺”外方、合资企业与海外市场。大众入股小鹏,奥迪牵手上汽,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零跑确认与两家海外企业技术授权……新的合资时代,新的开放合作正在到来。
据小鹏方面透露,在与大众的合作中,小鹏汽车做技术和平台,投入属于轻资产,且都是已量产的产品,软件相对容易复制给合作方,所以边际收益和毛利相对较高,同时,自动驾驶的底层技术掌握在小鹏手里。
中国新能源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新能源变革的技术输出中心,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具备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中国车企开发和迭代速度也远胜于传统外资车企,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也逐渐拥有话语权,合作模式由“市场换技术”变为“技术输出”,这是创新能力和产业生态的制胜。
王传福预测,到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增长到60%以上,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同时,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采写:南方+记者 魏泓泉
话题研究员:邵玉梅
统筹:郭小戈
标签: